同时,针对电力部门不断提出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在煤炭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开发污染物控制技术高效地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为什么是400公里?源于一条上世纪初的汽车设计规范。通用汽车展示过一款燃料电池概念车,其全部动力系统(电池、液氢储罐、控制系统)设计在一个30厘米厚的平板结构中,采用轮毂电机,不用变速机构。
我建议汽车企业的老总有机会多找互联网企业的老总们聊一聊,也希望搞汽车整车开发的工程师和互联网的技术工程师能够多交流,我相信他们(互联网企业)的一些理念、创新方法和产品营销模式,一定会对我们传统工业有所启发。国内对特斯拉的成功模式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特斯拉加快了电动汽车商业化进程,对我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和锂电池行业带来新的启发。经过10年的奋斗,特斯拉电动汽车实现了以入侵者的姿态对传统汽车制造业的颠覆,带给人们全新的驾驶理念,被称做汽车业的苹果。我们完全可以降低续驶里程,设计出续航200公里、100公里的电动车。越增加电池,自重就越大,也就越跑不远。
直升机飞行原理和结构与固定翼飞机不同,固定翼飞机靠机翼产生升力,而直升机是靠桨叶(旋翼)旋转产生升力。而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要比内燃机要容易得多。据悉今年还成功签约安信中宝公司,50辆传祺车型将为多项国家级安保项目服务。
根据《意见》和《方案》,本次公车改革明确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措施。但首先你得要有好产品。因为这些品牌旗下的宝来、速腾、帕萨特、威驰、卡罗拉、锐志、凯越、君威、悦动、瑞纳等都是公务员群体比较喜欢的车型,它们价位平均在15万元左右,每月用车费用不超2000元,兼顾跑长途、上下班代步、空间较宽敞等公私用车需求。新政出台后大客户中心正在计划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并辅以其他专属的VIP服务。
对于目前陷入困境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连串密集政策的出台或将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广汽乘用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书面采访时透露,去年传祺公务车的采购量达到6000多辆,在公务车市场成功入围解放军总装备部、公安系统、中央直属机关、国管局等4个最具影响力的公开招标系统,并入围23个省级供货目录和国税总局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个部委和行业的公务车采购目录。
有分析师称,诸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品牌都是目前比较受公务员群体青睐的品牌。而像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其他自主品牌,记者发现在全国多地的经销商店中都对公务员群体购车有着或多或少的优惠。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家对自主品牌车企实施扶持的又一个强烈信号。该方案明确指出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而目前仍亟待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配合此轮政策的出台,会否对私人消费市场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仍留待观察。虽然如此,但自主品牌进入公车市场也并非只为销量,更多的是公车市场的示范作用将对其品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无形的吸引力。直到去年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才真正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方向。而整体市场份额的扩大,对于目前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自主品牌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
2014年7月16日,徘徊了将近20年之久的公车改革制度终于出台。总体来说,本次公务车改革对自主品牌来说应该是一次机会。
在本次公车改革方案的要点中,包括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补贴,力度之大可谓彰显了中央对公车市场实施改革的决心。也就是说,今年新公务用车的增量也是比较小的。
条例规定,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其中,LNG由于相对CNG(压缩天然气)具有续驶里程长、更清洁安全的特点,发展更加迅猛,从城市公交、港口拖车、城际大巴、重卡到内河运输船舶,发展空间值得想象。从应用领域看,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工业用气及燃气发电将会成为用气的四大主力(化工用气需求量将下降),但增长幅度将各有差异。由此看来,煤改气应在综合考虑各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环境治理紧迫程度等多种因素后稳步推进。鉴于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与汽柴油相比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中国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利用近年呈快速增长态势。但鉴于我国缺气的现实,是否有足够资源来满足大规模的煤改气要求,气价又是否可承受?很快有新闻媒体算了两笔账,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去年国内天然气有百亿方的缺口难填补。
应该说,随着经济体收入的增长,对更清洁和更方便的燃料收取一定的溢价符合经济规律。而1870年石油均价约为0.6美元/桶,1970年仅为1.8美元/桶,大约相当于2009年的10美元/桶,一杯原油的价格比一杯咖啡还要便宜。
然而,考虑到中国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环境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的差异,中国的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能否担当大任,还需持谨慎乐观态度。二是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发育程度。
目前,京津冀等重污染地区纷纷加快推进燃气发电及煤电改气电项目。2000~2012年,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59%。
据统计,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脱硫、脱硝和除尘,中国5000万吨家庭用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约等于10亿吨煤电。有人因此慨叹:属于中国的天然气黄金时代即将到来。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的陶瓷、玻璃等行业加快推进煤改气进程。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天然气本就有富贵气之称,中国目前还得承受所谓的亚洲溢价。
相较行政手段,引导合理用气的最佳手段应该是价格。工业领域用气需求较大。
替代节奏的急与缓去年以来,京津冀地区以强硬的行政手段,拉开了一场控煤攻坚战。从地域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强度看,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强度要低,单位GDP能耗相对较低,决定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有更大空间去承受更清洁的燃料,民众对环境治理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提出,加快煤改气和煤改电,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并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和2017年底的奋斗目标。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预计未来用气将增长较快。
根据BP预测,天然气将是增长最快的替代燃料(年均6.8%),在2030年至2035年,天然气在全球运输业燃料需求增长中的比重有望超过石油。但煤改气进程快与慢,与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产业承受力、资源可获得性、天然气价改能否到位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宜盲目推进。人类历史上煤炭对薪柴、石油对煤炭的两次能源替代,替代能源价格都相对低廉。如果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短期趋势必然是提升气价,又将进一步抑制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速度。
在低碳化的大潮下,连清洁生产成本都承受不了的企业必将丧失生存的权利。但当前中国确实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是环境压力要求加快煤改气,但天然气与煤炭等能源的比价关系,决定了天然气市场拓展并无明显优势。
二是国内气源不足,国际资源价格高企,价格管制使得国内气价较低,影响了企业积极性,导致气荒问题多次出现。尽管当前澳洲、北美、俄罗斯等地都在加快推进液化生产线建设,业内预计到2020年全球LNG供应规模有望翻番,2040年甚至可能达到6亿吨,气源的获取应该无忧。
煤改气将从优化能源结构的底线角度,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在对天然气黄金时代普遍怀有乐观情绪的氛围中,进行一些冷思考是必要的。